在建实高考补习中心,有一群不甘平庸、重整行囊的少年,他们以再来一年的勇气,向顶峰再攀一程。来自昭通鲁甸的物理类考生何关程,用一年的时光,在建实高考补习中心完成了从198分到440分的惊人跨越,实现了考大学的梦想,下面让我们跟随他的视角,回顾这段独特的成长历程。
破茧之路,虽远必达
去年高考我只考了198分,查分那天整个人都懵了。看着爸妈失望的眼神,我自己也特别难受。想了很久,最后决定再来一年。其实挺怕的,怕又考不好,但更怕以后后悔。报名那天,我在心里跟自己说:“就拼这一次吧。”
其实,迈出这一步并不容易。选择复读,意味着我得再次直面自己的薄弱科目,尤其是物理、数学这些曾经的“噩梦”。但建实的老师们从第一天起,就用行动告诉我:这里,没有放弃这个词。
建实有一套完整的教学闭环系统:测评诊断、分层教学、小组互助、阶段模拟……这些原本在我看来复杂又沉重的学习任务,渐渐变成我生活的一部分。特别是冲刺阶段,老师们不仅在课堂上陪我们攻坚,更在每一张模拟卷的批注里、每一次课后的谈话中,坚定我们的信心。
数学是我最怕的科目,每一个函数、每一个图像都像迷宫。面对刘老师,同一道题我反复问了三遍,他仍笑着说:“不怕你慢,就怕你不问。”是啊,有多少个夜晚,我都在这样的陪伴中,走过了原本想放弃的节点。
我将每天的时间细化到分钟:晨读攻克英语语法,午休前刷数学小题,晚自习后整理错题,光是三角函数就反复做了上百道题。当成绩徘徊不前时,同桌也激励我:“你只管努力,剩下的交给时间。”渐渐地,我的成绩从300分攀升到400分,每一次进步都让我更加坚信:付出终有回报。
在建实,严谨与温暖交织成破局的底气。老师们每日雷打不动检查学习情况,阶段测试有序推进夯实基础,错题本、晨读册、小组共研织就严密学习网,把我们的焦虑、惰性、无措都严实地包裹住。最让我动容的,是老师的眼神:不是审视,而是笃定。他们似乎一直相信我们能行——哪怕那时连我自己都不确定。
终于,今年高考,我考了440分。比起分数的跨越,我更自豪的是自己不曾放弃。我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中稳住节奏,在迷茫中寻找路径。建实不仅教我知识,更让我学会了相信自己。
收获成长,感恩遇“建”。复读这一年,让我明白:真正的强者不是从未跌倒,而是跌倒后依然有勇气站起来。这段经历,是我青春中最珍贵的财富。感谢自己,也感谢建实。
何关程的信里,没有惊天动地的逆袭桥段,有的只是点滴可见的努力和一步步踏实的攀登。但正是这些被汗水浸透的细节,才拼出了一个少年重新站起的高度。